四分溪流域的地方記憶與地景建構

四分溪流域的地方記憶與地景建構

Please wait while flipbook is loading. For more related info, FAQs and issues please refer to DearFlip WordPress Flipbook Plugin Help documentation.

南港神仙里長伯-南港區土地公廟基礎調查

早期台灣的土地開發史上,有港口的地方也就會帶動遷徙和開發,先民由淡水河進入了台北盆地,在沿著基隆河、大坑溪到達了南港,河岸聚落點點而成。先民進入南港開墾,興建了埤圳設施,先後種植了稻米和蕃薯,並在山區種茶與開挖煤礦,所以在南港有山、有水、有田的地方,就會有土地公,先民供奉著祂,祈求平安與豐衣足食,但隨著時代的變遷,都市的興起,使灌溉渠道、茶園、農田與礦坑都在消失當中, 但土地公廟仍被保留下來,並受當地居民的祭祀。我們希望能借著土地公廟的調查來認識與了解南港當時的生活脈絡認識曾經的人文與歷史記憶。http://map.net.tw/story/

南港的文化地景-埤塘

南港位於台北盆地東南方,北臨基隆河南面南港山,形成由基隆河谷依次漸高的丘陵地形, 南港山系在300至400公尺之間,300公尺左右的高度會將低層雲留在南港山系的迎風面,雨由山上順著山勢形成地表水與地下水在低窪處聚集成小池塘,先民將水路引導到人工興建的大埤塘中,建構出南港特有的文化地景-埤塘。

步道日誌:南港茶山(三)

步道,早期是狩獵、採集、運輸、通商、交誼的路徑,現在是休閒、運動的場所,也是動植物繁衍生息的地方,它串連了人文與生態。南港茶山環山步道,是2002年配合茶葉製造示範場興建而開闢,純粹以休閒為目的,步道穿梭於林蔭間,全長約500公尺,兩端以石塊鋪設,中段以木板釘製,兩旁為木板護欄,沿途建有三個涼亭供休憩,是休閒的好地方。

行走環山步道,可近距離欣賞植物,七月的山豬肉、八月的食茱萸,花開滿樹梢,提供昆蟲大量的蜜源,也為自己找到繁衍下一代的媒介;台灣樹蔘也於暑假期間開花結果,其綠色的花與綠色的果長在綠葉中,令人難以發覺它的存在。

短翅細蟴與綠瓢蠟蟬是步道上昆蟲界的主角,數量多且常停棲在步道的護欄,但它們警覺性非常高,當你稍微靠近,短翅細蟴立即跳到草叢中,而綠瓢蠟蟬開始與你玩捉迷藏;台灣騷蟬壓縮著像手風琴的腹部,發出尖銳的鳴叫聲,是步道上的男高音;不常見的黃石蛉卻是茶山的常客,禾蛛緣椿象常群聚在路旁的禾本科植物上;白臼被蜂咬破的樹幹,吸引流星蛺蝶、琉璃蛺蝶、永澤黃斑蔭蝶、雌褐蔭蝶吸食樹液,也讓我欣賞不同種類蝴蝶間爭奪地盤的畫面。

暑假中,歷經蘇拉及天秤兩個颱風,在颱風來臨的前一天,我也依慣例前往茶山,很多昆蟲不會因颱風來臨而躲藏,所以上山仍有收穫。整個暑假,約有一半的日子浸淫在步道四周,共調查昆蟲種類計130種,以蛾類55種最多,蝴蝶23種次之;還有蜘蛛、鳥類、蜥蜴、青蛙等,讓我沉浸其中,一天不上山,就覺得忐忑不安,覺得少做一件事。

環山步道生態豐富,林道幽靜,風景優美,可眺望101大樓、台北盆地、林口台地、觀音山,也可欣賞雪山山脈的層層山峰及群山中偶而飄來的山嵐。而目前荒廢多年的茶葉製造示範場正發包整修中,預計11月重新開放,希望未來可吸引民眾來一趟產業與生態之旅。

步道日誌:南港茶山(二)

清早,趕不上第一班5:30由昆陽站開的小5公車,自行開車上茶山,沿途,早起的釣客在大坑溪釣魚,紫嘯鶇從前窗飛過,竹雞在路旁邊坡林下唱著ㄍ一 ㄍㄡˇㄍㄨㄞˊ;車抵茶葉製造示範場,台灣藍鵲、樹鵲、五色鳥在電線上排排站。蘇拉颱風雖已遠離,受到台灣北邊海葵颱風影響,天氣陰霾,環山步道遠眺觀音山、林口台地、101大樓的美景,全被雲霧遮蔽。

沿著產業道路往鹿窟紀念碑方向行走,受傷的埔里波紋小灰蝶停棲在路旁的枯枝上,而咸豐草上有隻雙色皮竹節蟲,像縮小版的竹子;忽然聽到邊坡的草叢白頷樹蛙在鳴叫,仔細尋找,發現路旁的溝渠有它的卵泡;花正盛開的野桐,很多昆蟲在採集花粉,其葉上有隻分佈於中、高海拔的點帶織蛾。而扁鍬形蟲與頂斑內弧尺蛾也在芒草上休息。回到環山步道,台灣擬騷蟴與短翅細蟴帶著產卵管,準備繁衍下一代。

環山步道的昆蟲,例如瓢蠟蟬、螽斯等特別敏感,我還未接近它就馬上逃開,不知是否步道少行人,所以對龐然巨物有更深的恐懼。喜歡享受大自然的人,應該多走走路、喘喘氣,多用手接觸 和眼睛觀察。

步道日誌:南港茶山(一)

配合原生植物協會導覽南港茶山環山步道後,就深深愛上這條步道,約三、四百公尺的高架木棧道穿梭林間,可近距離欣賞豐富的林相。

清早,搭乘小5公車上山,至茶葉製造示範場下車,循著產業道路往鹿窟事件紀念碑前行,路旁的桂花樹上,蟪蛄誤闖蜘蛛網而遭捕食;水蠆背著浮萍上岸羽化;路燈下的草叢,台灣白條金龜、黃斑石蛉、中金翅夜蛾、綠背斜紋天蛾等趨光性昆蟲,仍流連忘返;有棵構樹葉子幾乎全部被螟蛾幼蟲捲曲後,躲在裡面用餐,其中,有片葉子上面布滿小繭蜂的繭,顯然有螟蛾幼蟲被小繭蜂寄生。

折返回到環山步道,陽光穿過樹林灑在棧道,譜出美麗的光影,雖然這幽靜的步道唯我獨享,然而,步道旁山豬肉與食茱萸盛開的花,卻是眾多昆蟲夏日饗宴。倚靠步道涼亭的柱子吃著自己攜帶的早餐,眺望遠山,那景色與心境是五星級飯店難以比擬。有點自私的希望它永遠屬於我的世外桃源,但又希望有人來分享。

喜歡享受大自然的人,應該多走走路、喘喘氣,多用手接觸、用眼睛觀察。

步道日誌:北興宮步道

北興宮步道係台北市規劃的麗山橋口親山步道的部分路段,步道口位於南港成福路底,由步道口走到鞍部,全程約僅30~40分鐘路程,抵達鞍部時,可選擇續往麗山橋口或中華科大或九五峰前行。

過去常由中華科大行走南港山縱走步道,抵達鞍部後往下行走北興宮步道下山,今早8:50改由北興宮步道口上山,途中巧遇久未聯絡的網球球友背著吉他下山,對照我背著相機上山,雖然工具不同但心情相同,都是走入大自然中尋找心靈環保。我倆席坐在步道的石階上聊著近況,他也為我彈”少女的祈禱”、”卡門”及幾首不知曲名的歌曲。

北興宮步道,有整片沙皮蕨與毛葉腎蕨,還有一株松葉蕨著生在筆筒樹上,這三種蕨類都是南港山縱走步道少見或不曾見的品種。在步道上慢行細尋,仍可發現一些昆蟲:
1.無尾鳳蝶幼蟲:食草為樟科植物。
2.蚜獅:草蛉的幼蟲,喜歡把垃圾背在身上,躲避天敵。
3.黃口攀蜥:喜歡在森林中尋找獵食昆蟲。
4.黃道蚜蠅:擬態蜜蜂,喜訪花。
5.四窗帶鈎蛾:前翅各有二個透明窗斑,幼蟲以殼斗科植物為食。
6.七黃斑蛾:每邊有七個黃色斑紋,白天喜訪花吸蜜。

走在步道上,我們要學習認識植物與動物,領略大自然之美,才會使自己變得更自在、快樂。

望高寮上譜出讚字,也為本次的低碳旅遊譜出完美的ending

凌晨的豪雨,警醒了很多夢中的人,但無法澆熄今日參與更寮古道低碳旅遊民眾的熱情。這是由南港社區大學所承辦『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2012全國社區大學低碳旅遊體驗學習』活動之一的『古道‧走過 更寮古道親山步道低碳之旅』,共有桃園縣、新北市、北投社區大學、南港社區大學、好厝邊社區發展協會、公民記者以及北市在地居民等關懷大自然的個人與團體共36人熱情參與了這一次的低碳旅遊活動。
由於是低碳之旅,因此在行前簡訊中也建議大家搭程大眾交通工具212公車來前往集合地點『更寮古道親山步道122巷登山口』,122巷登山口是在舊莊街二段,而說到舊莊街這一條街,就不能不提一下他有趣的地方,那就是舊莊街他是臺北市惟一的一條不是路但是卻有分一段二段的街,特別把。

上午9:00在集合點集合完畢後,由這次活動承辦人南港社區大學影像生態社的文彬老師概述了今天的行程後就開始分組,由於人數超過原先預期的20人,也因此由三明老師和淑貞老師各帶一組學員上山,來進行今天的導覽解說。
從步道口進入後,大約走了10分鐘,耳邊由原先的蟲鳴鳥叫聲中,轉為汽車呼嘯而過的轟轟聲響,佇足在步道上眺望北宜高速公路的南港隧道口,三明老師述說著隧道上方,因為建造南港隧道而被破壞的山頭,已由草本植物演變為陽性樹種的次森林,再過10年當陰性樹種進入後,就可慢慢形成一個穩定的森林生態系。

沿途除了植物解說外,也參訪了更寮古道上的蘇家花園以及黃家古厝,在古厝旁淑貞老師要我們看廚房牆壁下方的儲水槽,這個儲水槽的上方是跨過廚房牆壁的,所以牆壁的兩邊都可以取水來使用,淑貞老師說這個設計除了是讓自己在屋外取水使用以外,同時也是方便往來古道上的先民可以取水止渴。

拜別了黃家古厝後,我們繼續往山上前進,在經過一連串的石階步道後,發現腳下已經是由碎石構成的步道了,而兩旁則是長滿了非洲鳳仙,淑貞老師說:『非洲鳳仙是早年由非洲東部引進作為園藝觀賞植物,許多風景區以及綠美化的工程都因為它的方便以及顏色多樣性而常被使用』,三明老師說:『非洲鳳仙它本身具有種子數量多、果實會裂開而將種子彈出等特性,使它在許多的郊山步道以及公園四周大量生長,同時也排擠了原生植物生長的空間』,也因此我們相約要在上來移除外來種植物,來為原生種植物爭取生長的空間。

11:00第一組抵達了椿萱農場後,三明老師就帶著大家觀察短翅細蟴若蟲如何在享受『地耳草』這道美食,而旁邊的十斑大瓢蟲也正在香椿上,徘迴著尋找牠最喜歡的蚜蟲。等到淑貞老師帶領的第二組到達後,林明淑老師就開始講解在更寮古道上復育台灣原生百合的歷程,以及文彬老師在南港社區推動的從都市中以百合種子復育在小片綠地上(屋頂、庭院、陽臺)作為綠化的起頭,來營造對抗都市熱島效應的綠色小革命,而素美也分享了在家裡利用台灣原生百合種子繁殖的心得。

13:30大夥兒在用完以當地食材為主的午膳後,攜帶了小鏟子續往山上去,我們除了要去觀看大坪段百合復育的成果外,同時我們也將幫大坪段步道中間的台灣百合小苗移往兩旁,避免遭山友踐踏而失去它寶貴生命,並且以實際的行動來呼應低碳步道生態旅遊的核心價值,讓參與的學員心中都能種下環境保育的小苗。14:20抵達望高寮,望著整片百合花苞,腦海裡已浮出盛開的景緻。而宜蘭亮盾椿、條紋褐蝗及一隻不知名的蛾,已早一步倘仰在百合的植株上,享受百合盛宴。

15:40我們開始下山返回椿萱農場,有隻赤尾鮐盤旋在農場的冇骨消上,譜出綠色的”8”字,也為本次的低碳旅遊譜出完美的ending,期待百合盛開時我們再相會。
(日期:101年4月22日,作者:潘文彬、謝三明,攝影:潘文彬、謝三明、陳麗娟)

閱讀南港-尋訪林間古厝永安居

麗山橋步道至今已有百年的歷史,它曾是後山居民挑運木材、茶葉來往錫口(松山)和四分子(研究院路四段)間的捷徑。不同於其他的親山步道,麗山橋步道仍保留一段泥土小徑,幽靜的林間小道雖少了平坦易行的石梯,卻多了一份古樸之感,讓人更能體會自然原始的美妙。漫步途中你還可以發現一幢隱身樹林的百年古宅–永安居,經過多次翻修,永安居的屋簷和正門已不富古意,但路旁斑駁的石椅和磚牆,悄悄地洩露了歲月的痕跡,亦見證了步道悠久的歷史。
永安居的後代王水勝表示,先祖原為福建安溪人,移民來此開墾至今已有兩百多年,當初經風水師堪輿發現永安居的地理位置是風水上所謂的虎穴,從遠處眺望起伏的山勢就像一隻老虎坐臥,於是興建宅第時便以此為據,永安居坐落虎頭,於是兩扇對開的圓形窗牖代表老虎的眼睛,而兩排階梯則是象徵了老虎生猛有力的牙齒。也許是風水助益,王水勝聽父執一輩說王家全盛時期可是有三百多人居住於此呢!

相傳虎型風水出挑夫,王水勝說早期南港一帶煤礦資源豐富,他們總會在農閒時去兼工採煤,男人忙進隧道開採,而女人和小孩們也沒閒著,三不五時到礦場去撿點煤渣來貼補家用。採煤不是放在家裡就算,還得運下山才能換取收入,要當挑夫可不簡單,山路崎嶇難行,肩上還要扛著重擔,運送一趟下來至少要花兩個小時。王水勝說挑夫可不能像平常走路一樣慢慢走,不然還沒下山你自己就先被壓垮了,他們大多是踮起腳尖,改用跳走的方式會比較輕快省力,有些駕輕就熟的挑夫縱使身負幾十斤重,但腳程卻比一般人要快上許多。
由於後山交通不便,地方的發展窒礙,王水勝十八歲就離開了故鄉出外打拚,但心中始終牽掛著南港的好山好水,冀望有天能回來找尋童年的鄉愁。「我很懷念小時候的那段時光。」王水勝回憶起以前總會和三五好友相約在礦坑,拿蠟燭纏在頭上當頭燈四處探險;拿樹葉當滑板在大石上溜滑梯;而小溪裡隨處可見螃蟹,隨手折下樹枝就可串起剛捉到的魚蝦烤著吃,以前雖然沒錢買零食,但大自然就是他們的免費冰箱。

而南港山區氣候溫潤潮濕,適合茶樹生長,以前家家戶戶幾乎都有種茶,王水勝說他們家也曾種過包種茶。產季時天還沒亮就要起身幫忙採茶,採茶其實算是最簡單的工作了,接下來的製茶才是一大工程,日曬、烘焙、陰乾、搓揉,時時都不能鬆懈,就算到了三更半夜也不能休息,以前沒有機器幫忙還得用腳力來搓製茶葉,經年累月下來連地板都可以隱約看到凹下的小窟窿。因為家裡產茶,王水勝表示他小時候就常拿茶當水喝,一口飲下神清氣爽,不是一般自來水可比擬的。
隨著公路的興建,村裡的人紛紛遷居山下找工作,王水勝則是於父親過世後舉家搬回南港定居,三年前因緣際會成立南港九如社區發展協會,推動守護四分溪活動不遺餘力,期望家鄉的好山好水能永續發展,讓更多人能認識它。因為「南港」除了是凝聚血緣的軸心之外,其豐富的生活經驗更是令他念茲在茲、魂牽夢繫。
生活在地狹人稠的台北,有時不免想念起悠閒靜謐的田野況味,這時不妨來走一趟麗山橋口親山步道,不僅可以吸收大自然的芬多精,還能藉由步道上的古厝「永安居」回溫南港的歷史軌跡。(劉祐成/潘文彬採訪;趙惠 琪整理)

被遺忘的時光-中南街的老建築與老故事(二)

過了中南街到研究院路,可以看到一棟古色古香的三合院,這古厝可是大有來頭,它是當年全台灣第一茶商-闕家的祖厝,建造闕厝的磚和總統府用的可是同一家磚廠所燒製的呢!相傳闕家古厝位居風水地理的牛穴,闕家人按習俗在屋頂上舖茅草,讓神牛不愁吃睡,而宅前的湧泉水池可供其洗澡嬉戲,順應風水闕家自然興望。後來隨著產業的轉移,闕家曾一度衰頹,風水解說是因為屋前興建的馬路讓月池斷源,破壞了風水,二來山坡上蓋了自來水塔將牛頭蓋住,讓神牛威風不再,闕家家世才會沒落。雖是穿鑿附會的謠傳,但說來也玄奇,後來水塔廢了,基隆河截彎取直,將水重新灌進來,闕家在地方上又建立起威望,人才輩出,這段傳奇在南港區謂為佳話。

中南老街雖不似迪化街的熱鬧繁華,但沒有商業刻意的營造下更顯它的樸實可愛。在耆老天南地北的談話中,在低矮斑駁的屋樑上,老地方、老建築兀自釀出一篇篇動人的老故事,等著你去細細品味。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