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港賞鳥趣

南港賞鳥趣

Please wait while flipbook is loading. For more related info, FAQs and issues please refer to DearFlip WordPress Flipbook Plugin Help documentation.

 

影像生態社步道生態行腳系列:謝三明的步道日誌(六)

皇蛾,屬鱗翅目天蠶蛾科,展翅約20公分寬,是鱗翅目中最大的一種,故取名「皇蛾」,其前翅末端像蛇頭,又名蛇頭蛾。第一次在步道看到它是民國九十四年四月二十四日,事隔多年,仍驚嘆它的大與美。上午六點半上山,行至菜園旁,看到帆布圍籬上,停了一隻皇蛾,沒有馬上拿取相機,先仔細端詳。拍照時,陸續圍過來的山友都瞠目結舌,紛紛拿起照相手機留下紀念。今天再次相逢,當然不能像前次只拍他全身,將它細部解析後,更能體會它的美,紋路及色澤層次像一張完美的編織品,一根根鱗毛與鱗片,形成良好的保護材,聰明的人類,你可以嗎?(謝三明報導)

影像生態社步道生態行腳系列:謝三明的步道日誌(五)

同一條步道,不同的心情,不同的體驗。在南港山縱走步道上,我常是個獨行俠,早期,跟隨著南港社大「與自然作朋友」的林智謀老師學習時,我的背包裝的是「台灣野花365天」,它陪著我初步認識台灣低海拔的花花草草,隨後背包內換成「蕨類圖鑑」,很多人認為「蕨類」,「覺得好累」,你問我:累了嗎?我覺得是一種享受,尤其當多認識一種物種時,心情的喜悅難以言喻。

在認識植物的過程中,常會看到一些小昆蟲,也不知在哪一年,我的背包內已經變為「昆蟲圖鑑」,從此,我融入昆蟲的世界中,退休前常利用假日,行走於南港山縱走步道上,尋找昆蟲、尋找好的角度與光線,拍出美美的它,還自戀的沖洗照片,在客廳擺飾;並利用下班後的晚上,查閱昆蟲名稱與習性。從不知甚麼叫界、門、綱、目、科、屬、種,至今,看到昆蟲大概知道屬於那一目或那一科,退休後,三兩天會上步道一次,尋覓我的戀人。

今日(100.8.16)陪同原生植物協會會員,針對8/7所調查的南港山縱走步道蕨類拍照,準備放在原生植物協會的部落格上供查閱。途中,麗紋石龍子在我們旁邊遊走,似乎想找尋一次隱秘之處,而菜園旁有隻黃刺蛾棲息在帆布上。

8/12上步道時,有隻眼紋廣翅蠟蟬停在野桐上,眼紋廣翅蠟蟬曾在更寮古道看過,南港山縱走步道還是第一次。而步道的紅楠樹幹上,有渡邊長吻白蠟蟬的卵塊;最近,中研院森林步道上掀起一片”渡邊長吻白蠟蟬”熱,因有志工在卵塊上拍到其剛孵化的若蟲,也許那天也能看到南港山縱走步道上的卵塊孵化;另曾發現褐樹蛙的枯木上,換成斯文豪氏赤蛙在上面棲息,為何青蛙喜歡棲息在那枯木,值得再探討。

尋找一種興趣,喜歡它,享受它,是我的座右銘,願大家都能享受人生。(謝三明報導)

影像生態社步道生態行腳系列:謝三明的步道日誌(四)

山,快樂時去與山友分享樂趣,鬱悶時去透透氣,廢氣吸多了去換換氣;山,有個像彌勒佛的大肚量,不論你心情如何,都願意接納。居住在台北盆地,四週環山,交通便利,只要有心,隨時都可上山抒發心情。

騎著腳踏車,沿著四分溪,穿過中研院、久如社區至南港山縱走步道登山口上山,是退休後主要休閒活動,四分溪畔及縱走步道,是多年來摸索生態的主要地方。背著相機看到就拍,拍了就查,就這樣一步一腳印,培養出對蕨類與昆蟲的興趣,也認識很多不認識的人,不知他來自何方,也不知他前往何處,見面問聲:早。偶而山友問起:今天看到甚麼寶,拿起相機show二張與其分享。

今晨約6:30出門,寬腹螳螂首先與我打招呼,習慣棲息於台灣欒樹的大紅姬緣椿象,也飛到對岸邊坡的矮樹叢會面,菜園的甘蔗上,有斑角蔗蝗與台灣稻蝗在用餐,大鳳蝶也出來享受美食,綠色型的薄翅蟬藏在山苦瓜的綠葉上,讓大家忽略它的存在。褐樹蛙經過一夜的求偶鳴叫,未找到對象,無奈的趴在枯木上;以山豬肉(清風藤科)為主食的大綠弄蝶,過去只見其身影,今天終於捕捉到它的畫面。回程於中華科大,亦見肉食性的厲椿象在圍牆上徘迴,回到家已9:00,結束今日的前奏曲。(謝三明報導)

步道日誌:南港茶山(三)

步道,早期是狩獵、採集、運輸、通商、交誼的路徑,現在是休閒、運動的場所,也是動植物繁衍生息的地方,它串連了人文與生態。南港茶山環山步道,是2002年配合茶葉製造示範場興建而開闢,純粹以休閒為目的,步道穿梭於林蔭間,全長約500公尺,兩端以石塊鋪設,中段以木板釘製,兩旁為木板護欄,沿途建有三個涼亭供休憩,是休閒的好地方。

行走環山步道,可近距離欣賞植物,七月的山豬肉、八月的食茱萸,花開滿樹梢,提供昆蟲大量的蜜源,也為自己找到繁衍下一代的媒介;台灣樹蔘也於暑假期間開花結果,其綠色的花與綠色的果長在綠葉中,令人難以發覺它的存在。

短翅細蟴與綠瓢蠟蟬是步道上昆蟲界的主角,數量多且常停棲在步道的護欄,但它們警覺性非常高,當你稍微靠近,短翅細蟴立即跳到草叢中,而綠瓢蠟蟬開始與你玩捉迷藏;台灣騷蟬壓縮著像手風琴的腹部,發出尖銳的鳴叫聲,是步道上的男高音;不常見的黃石蛉卻是茶山的常客,禾蛛緣椿象常群聚在路旁的禾本科植物上;白臼被蜂咬破的樹幹,吸引流星蛺蝶、琉璃蛺蝶、永澤黃斑蔭蝶、雌褐蔭蝶吸食樹液,也讓我欣賞不同種類蝴蝶間爭奪地盤的畫面。

暑假中,歷經蘇拉及天秤兩個颱風,在颱風來臨的前一天,我也依慣例前往茶山,很多昆蟲不會因颱風來臨而躲藏,所以上山仍有收穫。整個暑假,約有一半的日子浸淫在步道四周,共調查昆蟲種類計130種,以蛾類55種最多,蝴蝶23種次之;還有蜘蛛、鳥類、蜥蜴、青蛙等,讓我沉浸其中,一天不上山,就覺得忐忑不安,覺得少做一件事。

環山步道生態豐富,林道幽靜,風景優美,可眺望101大樓、台北盆地、林口台地、觀音山,也可欣賞雪山山脈的層層山峰及群山中偶而飄來的山嵐。而目前荒廢多年的茶葉製造示範場正發包整修中,預計11月重新開放,希望未來可吸引民眾來一趟產業與生態之旅。

步道日誌:南港茶山(二)

清早,趕不上第一班5:30由昆陽站開的小5公車,自行開車上茶山,沿途,早起的釣客在大坑溪釣魚,紫嘯鶇從前窗飛過,竹雞在路旁邊坡林下唱著ㄍ一 ㄍㄡˇㄍㄨㄞˊ;車抵茶葉製造示範場,台灣藍鵲、樹鵲、五色鳥在電線上排排站。蘇拉颱風雖已遠離,受到台灣北邊海葵颱風影響,天氣陰霾,環山步道遠眺觀音山、林口台地、101大樓的美景,全被雲霧遮蔽。

沿著產業道路往鹿窟紀念碑方向行走,受傷的埔里波紋小灰蝶停棲在路旁的枯枝上,而咸豐草上有隻雙色皮竹節蟲,像縮小版的竹子;忽然聽到邊坡的草叢白頷樹蛙在鳴叫,仔細尋找,發現路旁的溝渠有它的卵泡;花正盛開的野桐,很多昆蟲在採集花粉,其葉上有隻分佈於中、高海拔的點帶織蛾。而扁鍬形蟲與頂斑內弧尺蛾也在芒草上休息。回到環山步道,台灣擬騷蟴與短翅細蟴帶著產卵管,準備繁衍下一代。

環山步道的昆蟲,例如瓢蠟蟬、螽斯等特別敏感,我還未接近它就馬上逃開,不知是否步道少行人,所以對龐然巨物有更深的恐懼。喜歡享受大自然的人,應該多走走路、喘喘氣,多用手接觸 和眼睛觀察。

步道日誌:南港茶山(一)

配合原生植物協會導覽南港茶山環山步道後,就深深愛上這條步道,約三、四百公尺的高架木棧道穿梭林間,可近距離欣賞豐富的林相。

清早,搭乘小5公車上山,至茶葉製造示範場下車,循著產業道路往鹿窟事件紀念碑前行,路旁的桂花樹上,蟪蛄誤闖蜘蛛網而遭捕食;水蠆背著浮萍上岸羽化;路燈下的草叢,台灣白條金龜、黃斑石蛉、中金翅夜蛾、綠背斜紋天蛾等趨光性昆蟲,仍流連忘返;有棵構樹葉子幾乎全部被螟蛾幼蟲捲曲後,躲在裡面用餐,其中,有片葉子上面布滿小繭蜂的繭,顯然有螟蛾幼蟲被小繭蜂寄生。

折返回到環山步道,陽光穿過樹林灑在棧道,譜出美麗的光影,雖然這幽靜的步道唯我獨享,然而,步道旁山豬肉與食茱萸盛開的花,卻是眾多昆蟲夏日饗宴。倚靠步道涼亭的柱子吃著自己攜帶的早餐,眺望遠山,那景色與心境是五星級飯店難以比擬。有點自私的希望它永遠屬於我的世外桃源,但又希望有人來分享。

喜歡享受大自然的人,應該多走走路、喘喘氣,多用手接觸、用眼睛觀察。

步道日誌:北興宮步道

北興宮步道係台北市規劃的麗山橋口親山步道的部分路段,步道口位於南港成福路底,由步道口走到鞍部,全程約僅30~40分鐘路程,抵達鞍部時,可選擇續往麗山橋口或中華科大或九五峰前行。

過去常由中華科大行走南港山縱走步道,抵達鞍部後往下行走北興宮步道下山,今早8:50改由北興宮步道口上山,途中巧遇久未聯絡的網球球友背著吉他下山,對照我背著相機上山,雖然工具不同但心情相同,都是走入大自然中尋找心靈環保。我倆席坐在步道的石階上聊著近況,他也為我彈”少女的祈禱”、”卡門”及幾首不知曲名的歌曲。

北興宮步道,有整片沙皮蕨與毛葉腎蕨,還有一株松葉蕨著生在筆筒樹上,這三種蕨類都是南港山縱走步道少見或不曾見的品種。在步道上慢行細尋,仍可發現一些昆蟲:
1.無尾鳳蝶幼蟲:食草為樟科植物。
2.蚜獅:草蛉的幼蟲,喜歡把垃圾背在身上,躲避天敵。
3.黃口攀蜥:喜歡在森林中尋找獵食昆蟲。
4.黃道蚜蠅:擬態蜜蜂,喜訪花。
5.四窗帶鈎蛾:前翅各有二個透明窗斑,幼蟲以殼斗科植物為食。
6.七黃斑蛾:每邊有七個黃色斑紋,白天喜訪花吸蜜。

走在步道上,我們要學習認識植物與動物,領略大自然之美,才會使自己變得更自在、快樂。

望高寮上譜出讚字,也為本次的低碳旅遊譜出完美的ending

凌晨的豪雨,警醒了很多夢中的人,但無法澆熄今日參與更寮古道低碳旅遊民眾的熱情。這是由南港社區大學所承辦『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2012全國社區大學低碳旅遊體驗學習』活動之一的『古道‧走過 更寮古道親山步道低碳之旅』,共有桃園縣、新北市、北投社區大學、南港社區大學、好厝邊社區發展協會、公民記者以及北市在地居民等關懷大自然的個人與團體共36人熱情參與了這一次的低碳旅遊活動。
由於是低碳之旅,因此在行前簡訊中也建議大家搭程大眾交通工具212公車來前往集合地點『更寮古道親山步道122巷登山口』,122巷登山口是在舊莊街二段,而說到舊莊街這一條街,就不能不提一下他有趣的地方,那就是舊莊街他是臺北市惟一的一條不是路但是卻有分一段二段的街,特別把。

上午9:00在集合點集合完畢後,由這次活動承辦人南港社區大學影像生態社的文彬老師概述了今天的行程後就開始分組,由於人數超過原先預期的20人,也因此由三明老師和淑貞老師各帶一組學員上山,來進行今天的導覽解說。
從步道口進入後,大約走了10分鐘,耳邊由原先的蟲鳴鳥叫聲中,轉為汽車呼嘯而過的轟轟聲響,佇足在步道上眺望北宜高速公路的南港隧道口,三明老師述說著隧道上方,因為建造南港隧道而被破壞的山頭,已由草本植物演變為陽性樹種的次森林,再過10年當陰性樹種進入後,就可慢慢形成一個穩定的森林生態系。

沿途除了植物解說外,也參訪了更寮古道上的蘇家花園以及黃家古厝,在古厝旁淑貞老師要我們看廚房牆壁下方的儲水槽,這個儲水槽的上方是跨過廚房牆壁的,所以牆壁的兩邊都可以取水來使用,淑貞老師說這個設計除了是讓自己在屋外取水使用以外,同時也是方便往來古道上的先民可以取水止渴。

拜別了黃家古厝後,我們繼續往山上前進,在經過一連串的石階步道後,發現腳下已經是由碎石構成的步道了,而兩旁則是長滿了非洲鳳仙,淑貞老師說:『非洲鳳仙是早年由非洲東部引進作為園藝觀賞植物,許多風景區以及綠美化的工程都因為它的方便以及顏色多樣性而常被使用』,三明老師說:『非洲鳳仙它本身具有種子數量多、果實會裂開而將種子彈出等特性,使它在許多的郊山步道以及公園四周大量生長,同時也排擠了原生植物生長的空間』,也因此我們相約要在上來移除外來種植物,來為原生種植物爭取生長的空間。

11:00第一組抵達了椿萱農場後,三明老師就帶著大家觀察短翅細蟴若蟲如何在享受『地耳草』這道美食,而旁邊的十斑大瓢蟲也正在香椿上,徘迴著尋找牠最喜歡的蚜蟲。等到淑貞老師帶領的第二組到達後,林明淑老師就開始講解在更寮古道上復育台灣原生百合的歷程,以及文彬老師在南港社區推動的從都市中以百合種子復育在小片綠地上(屋頂、庭院、陽臺)作為綠化的起頭,來營造對抗都市熱島效應的綠色小革命,而素美也分享了在家裡利用台灣原生百合種子繁殖的心得。

13:30大夥兒在用完以當地食材為主的午膳後,攜帶了小鏟子續往山上去,我們除了要去觀看大坪段百合復育的成果外,同時我們也將幫大坪段步道中間的台灣百合小苗移往兩旁,避免遭山友踐踏而失去它寶貴生命,並且以實際的行動來呼應低碳步道生態旅遊的核心價值,讓參與的學員心中都能種下環境保育的小苗。14:20抵達望高寮,望著整片百合花苞,腦海裡已浮出盛開的景緻。而宜蘭亮盾椿、條紋褐蝗及一隻不知名的蛾,已早一步倘仰在百合的植株上,享受百合盛宴。

15:40我們開始下山返回椿萱農場,有隻赤尾鮐盤旋在農場的冇骨消上,譜出綠色的”8”字,也為本次的低碳旅遊譜出完美的ending,期待百合盛開時我們再相會。
(日期:101年4月22日,作者:潘文彬、謝三明,攝影:潘文彬、謝三明、陳麗娟)

隱身巷弄裡的單純好滋味:專訪阿春店雜糧麵包-李春伯

老闆李春伯打趣地說道:「我的店自己會挑選客人,很多人因為這樣怪異的店面而望之卻步,不敢踏進店門一窺究竟;但也有人是因為看我這家店跟別人不一樣所以才踏進來的。」

阿春店雜糧麵包店不似一般麵包店的窗明几亮,店外的花草遮掩了一大半門面,走入店裡後發現空間其實不大,陳列麵包的商品櫃光站三個人就顯得擁擠,但用來招待客人的大茶几卻有個性地佔去了大半空間。
店裡的布置隨處可見阿春伯獨特自我的品味,阿春伯擷取大自然的素材,巧手將截斷的樹枝製成掛架,乾燥後的蜂窩、古早味的米簍則化身為店內前衛的裝置藝術,於昏黃幽暗的燈光下,襯著百年老鐘的報時聲響,環顧四周的古玩收藏品,此時還真讓人有恍如置身時空隧道的錯覺。
阿春伯回憶起當初是因為他不愛讀書,所以才去麵包店當學徒,小學畢業的阿春伯就開始接觸麵包烘焙;也正是因為阿春伯保有一顆愛玩的心,做起麵包來也是不拘小節,勇於嘗試各種時尚食材,薔薇花、薰衣草或是黑糖等等,都能應客戶的需求來訂製客製化口味。
阿春伯店裡的麵包不採大量製作,不像其他麵包師傅麵包一次要做一定的數量,而是由客人預定後老闆才開始揉麵烘烤,製作麵包時好像是在與老顧客聊天般,因此每個麵包都揉入了情感;阿春伯說:「我不覺得我是在工作,而是比較像在玩樂」,他可以利用同樣的麵團「玩」出幾十種口味,而且一次只做一、兩個,賣完了再做,讓店裡的麵包永遠保持在最新鮮的狀態,個個麵包都像是為客人量身打造的單品。
阿春伯表示:市面上許多業者為了成本考量,在麵糰裡則是添加了改良劑,利用化學的加工品讓麵包更有勁道,或讓外表看來更為鮮豔可口;阿春伯卻堅持用最簡單的原料做出最單純的滋味,而麵包的好壞取決於溫度的掌控,溫度要讓麵糰裡的酵母運動作用,卻又不能使它酸化,熟成度適當的麵體不需過多的調味,咀嚼後會會自然散發出淡淡的酒精香,讓人愈吃愈順口,吃多了也不會脹氣不舒服。

開業三十多年的阿春伯,會做的麵包種類不下百種,但店裡的麵包卻保有一致性的帶著樸實的外型,就連蛋糕也是簡單海綿體加上核桃與葡萄乾,不裝飾過多的奶油餡料,低油、低鹽、低糖的養身麵包是李春伯一貫的理念。阿春伯說:「麵包裡天然的麥香是無可取代的,就好比咖啡為酸,茶微澀,懂得品嘗的人是衷於它們的本性,外來的添加物如奶精、糖等反而破壞了原味,並降低了我們味蕾對食材的敏感度。 」
阿春店隱身在市井小巷,如同外表不起眼的雜糧麵包,卻最能品嘗其單純的美好,下次經過玉成街別再錯過這家特色小店,找個機會和老闆聊聊天吧!相信好客的老闆會請你一杯滿滿的溫暖。(趙惠琪報導)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