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花亭觀景平台

桂花亭觀景平台

拍攝者:黃怡明

類別:人文地景

桂花亭觀景平台海拔約360公尺,是大地工程處規劃之二層的觀景平台,立於此處往台北盆地望去,信義101、林口臺地、觀音山、大屯山一覽無遺,視野極其遼闊,常有高齡長者開車停泊於此,在此休憩享用餐點;平台旁設有流動廁所,不用擔心上洗手間一事。日暮黃昏斜陽映照,讓人流連忘返。

古厝步道

古厝步道

拍攝者:黃怡明

類別:自然地景

從桂花亭觀景平台往老樟樹及余家土角厝,過去沿山邊坡有先民在走的山林小徑路,此步道經大地工程處設置規劃於2018年年底完成。途中經過土地公、余氏茶園、桂花林、桂竹林,中段開闊路徑的兩旁,大地工程處也種植桂花樹作為美化及路階水土保持。這一條走在山裡的步道,有別於舊莊街二段的馬路意象,尤其製春、冬茶時節,可見在地茶農戴著斗笠揹著茶簍穿梭於此,是季節限定的難得畫面。回頭望去可見茶山山頭地形如畚箕完整地貌。

百年老樟樹

百年老樟樹

拍攝者:黃怡明

類別:自然地景

位在余家古厝旁的老樟樹有百年的歷史,先民生活的聚落總會在屋旁植喬木,待日後家族繁衍,大樹成蔭做為如基石般的安家基礎,並且兼具水土保持。台灣所處的緯度、地理、環境、氣候,很適合樟樹的生長,許多先民渡黑水溝,多以山林栳寮為居從事採樟腦為業,一百多年前台茶、糖、樟腦是台灣出口的大宗,然而樟腦的價值在於火藥的提煉製作,亦是上世紀石化工業塑製品的前身替代品,如賽璐璐等材質製品,可見樟樹之實用性。現今老樟樹依然屹立於南港茶山,成為南港茶山的地標,也是到訪旅人不可錯過之景點。

余家古厝

余家古厝

拍攝者:黃怡明

類別:人文地景

余家土角厝有百年歷史,從現今尚居住在古厝內的余德根先生口述,日治時期還有繳納房屋稅紀錄。余家土角厝的起建方式為依著山邊成長條式往後腹地延伸,戶數增加時正身有護龍(邊間房),甚至是廚房及豬灶的屋間,地基為南港山就地打石之石塊鋪底,上方再以稻草為基混泥土作為土角塊,一塊塊堆疊成牆,屋頂以稻草層層鋪疊,為先民蓋屋的傳統建築。有別於一般的土角厝是它的土塊裡有黑色的煤礦混入其中,可見在地有煤礦層經過。現古厝尚保有原始風貌,是南港茶山重要地景,屋主人製茶也售茶,歡迎旅人到訪來喝茶。

余記茗茶-台北女兒茶

余記茗茶-台北女兒茶

拍攝者:黃怡明

類別:商家店舖

南港茶山余氏為地方大家族,各個族人多承襲先輩製茶功夫,都有製茶好手藝。余順先生早年成立余順茶莊,其孩子們從小都為種茶、製茶及經營茶餐廳勤勞維持生計,後經轉型簡餐飲茶方式改名為寶豐庭餐廳,期間余順孩子成家立業,少了幫手即放下了茶莊的經營。2021年底,余家家中小妹淑萍將原本閒置的空間重新整理,以余記茗茶承襲老爸的遺志重新開業,並以台北女兒茶名成立公司,致力推廣南港茶山文化,空間裡推輕食套餐、品飲茶、販售茶葉、也規劃伴手禮及茶山體驗活動,讓南港茶山多了份活潑的生機。

親水步道

親水步道

拍攝者:黃怡明

類別:自然地景

從桂花吊橋順著石階下行即可來到親水步道,親水步道二旁植披覆蓋豐富,是觀賞植物與昆蟲的自然教室,中間段有規劃一處親水區,下切幾階石階即可碰觸冰涼的大坑溪水,是夏日消暑的姿態;在上游段沿大坑溪畔散步綠意盎然甚是愜意,接著跨過溪床的是座小橋即來到右岸,溪床邊有許多姑婆芋、路徑邊坡有竹林,是茶山步道最美的一段。

桂花吊橋

桂花吊橋

拍攝者:黃怡明

類別:自然地景

從寶樹堂茶園餐廳往上走經過太子宮再往前幾步路下切石階,即來到桂花吊橋,這是與茶製場興建時同步規劃之休憩步道。桂花吊橋小巧可愛,通行人數不多,它跨越大坑溪源頭處流下之涓涓小溪;右方吊橋入口以一方一圓置左右二個石雕茶壺作為茶山意象,是許多旅人必訪的打卡點。桂花吊橋周邊有綠蔭、水氣,多潮濕,亦是春夏時節入夜時分螢火蟲出沒的秘境,到此賞螢可從舊莊街二段318號民宅道路轉彎處下石階進入比較易達。

寶樹堂茶園

寶樹堂茶園

拍攝者:黃怡明

類別:自然地景

順著桂花步道下行,沿途經過油茶樹林、陳家茶園,即來到陳氏聚落,他們親族是從石碇新興坑搬遷至南港茶山落腳已有近百年足跡,他們山林田居亦種茶、製茶,並在1989做起茶莊的生意起名寶樹堂。寶樹堂茶園為老字號在地茶餐廳,許多南港人都曾造訪用餐,它用的多是自家種植蔬菜及飼養山雞,所以菜色新鮮;並規劃以茶或桂花入菜之創意料理,讓食用口味有推陳出新的味覺。老闆娘亦將桂花及茶開發出相關伴手禮,如桂花釀、茶凍、桂花香皂、桂花精油、桂花乳液……等,讓不只用餐完的市民朋友多了可消費伴手禮的悸動。

桂花林步道

桂花林步道

拍攝者:黃怡明

類別:自然地景

台灣電視公司於1988年播出的八點檔連續劇「八月桂花香」,讓許多人都記得農曆八月是桂花開的季節,然而桂花花開大致在秋天寒流來襲時盛開。桂花有兩種,一種是白色桂花「銀桂」,為其正種;另一種是黃色桂花「丹桂」,為銀桂的亞種。在中國,白色的銀桂主要用於觀賞和提升香氣,黃色的丹桂主要用於甜點食用。當年第一波花開香氣最香,茶山茶農與居民會紛紛趕緊採收,日後作為桂花窨製包種茶使用,花開芳香一直持續到隔年春天。出茶場山門右轉不幾步路,可見轉彎公路有一涼亭,順著涼亭旁步道石階往下行,即是桂花林步道。

南港茶葉製造示範場

南港茶葉製造示範場

拍攝者:黃怡明

類別:人文地景

大台北小五公車從昆陽捷運站發車,進到南港舊莊山區就無站牌限制,可隨招隨停上下車,車行來到山頂看見落大建築物,入口山門題字有「生活美學從茶道開始」,對面有候車涼亭即抵達南港茶製場。這裡是茶山導覽的開始點,也是拍照打卡的地標。道路對面種植一排桂花樹,右邊花圃種的是茉莉花,左邊路旁是楊家茶園,這即是南港包種茶原鄉的最佳寫照;包種茶一詞的由來來自於烏龍茶轉作花香茶這個契機,因此淡水河臺北盆地也曾有大遍植種香花的時期,南港茶山製茶也少不了香花的陪襯,因此南港區的區花為桂花。

1 2 3 4 5 8